走进河北省赵县,土地连片平整,大型农用机车停歇,一反冀中平原一家一户几分地的传统景象。庄稼地深处,几座厂房格外醒目,院子中玉米堆砌,厂房里农机车列队停靠,院子后方,一座烘干塔正在筹措搭建。在这里,我们遇到了徐家寨村家喻户晓的“乡土人才”、“农民专家”——赵县素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河北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主李素敏。
王义军是徐家寨村的种植大户。前年,他和同村三人一起包了420亩地,建起了自己的农场。
“过去是一片‘不毛之地’,很多人看过都觉得种不出东西。跟着李老板,有步骤地做,就不会乱。”王义军说,李素敏的路子是可以复制的,如今,他们的农场也建成了大田示范地,引进繁育新品种,“农情田间监测设备”等科技手段也应用在农场中。
李素敏和王义军站在田里,熟练地将各种仪器组装连接完毕,掏出一台平板电脑,将监测到的麦田里的情况,传输到农业部统计中心,等待着专家做出数据分析和科学指导。“一般情况下,每十天就要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,土地的湿度、温度等数据实时掌握,再进行相应的管理,真的做到了科学种田。”
除此之外,气象观测仪、水肥一体化机器、多功能喷灌机、自走式喷雾器、无人植保机等高科技设备也都走进了徐家寨村,应用到“赵县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核心示范方”及“石家庄市微喷水肥一体化项目”等建设中。
李素敏的合作社不仅为社员进行相应技术培训,还为社员进行农资统一购进、配送,生产统一种植模式、统一规程、统一病虫草防治、统一销售等系列服务。
“今年玉米价格不好,李场长却很有眼光,让我们夏天及时出手卖了好价钱。”王义军感慨地说,掌握信息和技术一个不能少,现代农民不仅要会种粮、会管理,更要有准确的市场眼光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。
摘自《农民日报》
2016年1月2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