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栽培设施及栽培条件
1.1栽培设施
主要有连栋温室、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。
1.2栽培条件
栽培架 可以分为支架和吊架两种类型。支架是指栽培架支撑在地面上,高度为1.1-1.5 m,有A型、H型栽培架等;吊架是指利用钢丝绳将栽培架吊设在空中,有固定式吊架和升降式吊架。两架间距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调节。
栽培槽 安装固定在栽培架上。目前主要有四种类型:一是由塑料板压制而成的“U”型槽。二是由无纺布(或纱网)和黑色塑料膜(防渗膜)构成的栽培槽,装好基质后,塑料膜和无纺布之间留5-10cm空隙作为排水通道;三是用成型的泡沫箱作栽培槽;四是直接将装有基质的栽培袋摆放在栽培架上栽培草莓。根据单行或双行定植需求,栽培槽上口的宽度为20-40cm。
2、品种选择
根据栽培目的和市场需求,选择优质、高产、抗病、抗逆强、适宜设施栽培的草莓品种,如红颜、香野、圣诞红、章姬等。
3、壮苗标准
高架基质栽培最好选用穴盘培育的基质苗。要求具有4-5片功能叶片、茎粗1.0cm以上,根系发达、生长点发育良好、生长健壮、无病虫。定植前1-2d,对准备定植的种苗进行喷药消毒。
4、定植前的准备
4.1 基质的配制
草莓栽培基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和排水性、透气性,pH值在5.5-6.5,EC值小于0.3mS/cm,多采用草炭、蛭石和珍珠岩进行配制,也可以使用椰糠等作为基质。通常使用草炭基质的体积配比为草炭:蛭石:珍珠岩=3:1:1,并添加商品有机肥10-15kg/m3。配好的栽培基质装填于栽培槽中,基质的用量掌握每株3-4升,要求2-3年更换一次。
4.2 滴灌设备的安装
根据高架在温室内的布局确定首部的位置,布置主管道和支管。栽培槽采用单行定植草莓时,每架栽培槽上安装1根滴灌管,滴灌管摆放在中央偏内侧的位置;栽培槽采用双行定植草莓时,每架栽培槽上需要安装2根滴灌管,相距0-30cm(依据栽培槽的宽度和准备定植草莓的小行距来定)。滴灌管固定在栽培架上,并将末端封住。
5、定植
5.1定植时期
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为宜。
5.2 定植密度
一般定植株距为20cm。单行定植适用于栽培槽宽度在30cm以下,定植时将种苗定植在栽培槽的中间或略靠外侧,距离槽边缘10cm左右。双行定植适用于栽培槽宽度在30cm以上采用双行品字形定植,将种苗定植在栽培槽的两边、滴灌管的外侧、距离槽边缘5-10cm,两行草莓的间距为20-30cm。
5.3 定植方法
定植要求弓背朝向栽培槽外侧,深度以“深不埋心,浅不漏根”为宜。定植后平整基质表面,同时整理好滴灌管,使滴灌管靠近种苗的根颈部。定植后及时浇水。
6、定植后管理(含病虫害防控)
6.1 水肥管理
高架基质栽培的水肥管理药遵循“少量多次”的原则,根据植株长势、天气变化调整浇水的时间、间隔和浇水量。
表1 不同月份水肥管理
月份 |
次数 |
时间段 |
8~9 |
3~4 |
8,10,12,14 |
10~2 |
2~3 |
8,10,14 |
3~6 |
4~5 |
8,10,12,14,16 |
肥料可使用草莓专用全水溶性复合肥(N-P2O5-K20坐果前为20-20-20,坐果后为18-9-27或16-8-34),一般每立方米水中加入0.6-0.9 kg的肥料即可,也可以使用营养液。定植至扣棚膜前,营养液EC值可控制在0.4-1.0mS/cm;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,扣棚后至初花期EC值为0.8-1.2mS/cm;初花至采收始期EC值为1.0-1.6 mS/cm;果实采收期EC值为1.2-1.8 mS/cm;低温休眠期EC值为1.0-1.2mS/cm。浇水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基质水分的排除时间来判断,一般浇水后,基质排除多余水分2mmin左右即可停止水分供应。
6.2 温湿度管理
草莓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温度和湿度要求不同,具体管理见表2。
表2 不同生长期温湿度管理
生长时期 |
昼夜温度(℃) |
空气湿度(%) |
现蕾前 |
28-30//12-18 |
85-90 |
现蕾期 |
25-28//8-12 |
60-70 |
开花期 |
22-25//8-10 |
40-50 |
果实膨大期 |
20-25//6-8 |
60-70 |
果实成熟期 |
20-23//5-6 |
60-70 |
6.3 二氧化碳施肥
1月下旬-翌年3月中旬,设施内补施二氧化碳气肥。在晴天条件下设施二氧化碳施浓度宜保持在600-750mg/L为宜。施用二氧化碳的时间,应在日出后不久进行,中午设施内气温升高,需通风换气前0.5-1h停止施用。
6.4 植株调整
每株草莓至少保留5-6片健壮无病叶片,及时摘除老叶、病叶、多余的腋芽和匍匐茎,每一批花序留8-12个健壮的低级次花蕾坐果,疏除花序上的高级次花和畸形果,及时清除结果后的花序。
6.5 辅助授粉
采用蜜蜂辅助授粉方法,在开花前3-4d将蜂箱放入温室,每667m2温室放置1-2箱蜜蜂。
7、病虫害防治
7.1 主要病虫害
主要病害有白粉病、灰 霉病、褐斑病及炭疽病等;主要虫害有蚜虫、红蜘蛛、粉虱等。
7.2 防治原则
以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等生态防治为主,化学防治为辅。合理混用、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,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,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。
7.3 农业防治
选用抗病品种,培育壮苗。实行轮作换茬,合理密植,清洁田园,摘除病原物,深沟高畦,地膜覆盖,增施钾肥,避免偏施氮素肥料。注意棚内通风降湿。
7.4 物理防治
在设施放风口处设置60目防虫网阻隔防虫,或悬挂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;设施内在高于草莓植株25-30cm处悬挂黄板和蓝板30-35张/亩诱杀蚜虫、粉虱和蓟马,开花放蜂后在黄板、蓝板外加网罩,以保护蜜蜂;夏季进行高温闷棚等。
7.5 生物防治
利用木霉菌、枯草芽孢杆菌、苏云金杆菌及植物源农药苦参碱、印楝素等防治草莓病虫害。棚内释放草蛉、扑食螨等天敌防治红蜘蛛、蚜虫等。
7.6 生态防治
开花结果期,保持棚内湿度、温度分别为 <50% 、35 ℃,闷棚 2h ,连续闷棚2-3次,防治灰霉病。
7.7 化学防治
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,化学农药应符合NY/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。
白粉病:硫磺熏蒸:发病前期在棚室中央每隔 10m 放置 1 个电热自动控温硫磺熏蒸罐,于傍晚扣膜后熏蒸,每天不超过 4h,连续熏蒸 3d。 发病严重:42.8%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 600 倍液、10%苯醚甲环唑 2500 倍液、25% 乙嘧酚悬浮剂 2000 倍液、或 75%达克宁 600 倍液喷施。
灰霉病:50%咯菌腈 4000 倍液,50%啶酰菌胺 1500 倍液,50%乙霉威+多菌灵 800 倍液、50%乙霉威+多菌灵 1000 倍液喷施
炭疽病:25%吡唑醚菌酯 1500 倍液、 35%二氰·戊唑醇 1500-2000 倍液、25%咪鲜胺乳油 800-1000 倍液或 10%苯醚甲环唑 1500 倍液灌根。
蚜虫、粉虱、蓟马:25%噻虫嗪水分散剂 2000-3000 倍液,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,4.5 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2500 倍液,异丙威烟熏剂,每 667m2用 300-400g
红蜘蛛、螨类:3.2%阿维菌素乳油 4000-5000 倍液,或 8%中保杀螨乳油 2000 倍液,或 5%噻螨酮乳油 1500-2000 倍液,或 43%联苯阱酯悬浮剂 3000-5000倍液等。
8、适时采收
草莓果实表面着色达2/3时即可采收,以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采收为宜。采收时,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,将果实轻轻放在采收容器中,切忌挤压。
9、采后处理
冬季采下的果实可直接进行分级包装,春季温度较高时采收的果实,应先放入-1-0℃冷库预冷后再行分级包装,分级包装后及时上市。
供稿:科教兴农中心 张彦萍